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太学生数量...

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太学生数量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一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此类教育很适合意大利城市商业社会的需要,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少部分学生进入“拉丁学校”学习。1 5世纪随着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拉丁学校教育内容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人文主义者把他们的理想贯彻到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世俗教育,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人们的宗教知识,而是注重培养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人文主义教育是“自由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它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贵族教育,真正能享受人文主义教育的是那些君主、显贵和富裕市民的子女。

——《欧洲文艺复兴史》

(1)依据材料·指出西汉太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兴起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指出14-16世纪意大利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特点:发展迅速、学生数量增长快。影响:打破贵族官 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促进了儒学的传播,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任2点4分) (2)特点:“俗语学校”重商业算术学习,重实用,具有职业性;“拉丁学校”重培养人的品行,重促进人性的发展,上层人士享受教育,不平等。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是西汉太学生“数量”示意图,所以,西汉太学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回答出生数量增长快、增长迅猛即可。而太学兴起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从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出身低贱的人也有可能通过上太学而做官等等角度均可。 (2)14-16世纪意大利教育的主要特点在材料中是非常容易就会概括出的,例如,材料中的“俗语学校” 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意大利教育注重培养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重视人文主义教育;而材料中的“真正能享受人文主义教育的是那些君主、显贵和富裕市民的子女”则足以证明14-16世纪意大利教育的主要特点还包括不公平、不平等的特点。而至于形成的原因则一定要结合14-16世纪意大利正在经历文艺复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突破口才能概括出商品经济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这两个重要的原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西汉太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6世纪意大利教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方面说明宋朝“造极”的表现。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大分岔: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查看答案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