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方面说明宋朝“造极”的表现。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1)特点:坊市分离;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文化多元。 (2) 表现:文化:文章诗词俱发达;科技成就众多如三大发明等;儒学发展成为理学。(任写两点给4分) (3)政策:海禁政策。影响:阻碍经济发展;阻塞东西方文化交流;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中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足以证明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之一是指坊市分离。材料中的“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则足以证明很多外国商人在中国经商,唐朝长安是国际大都会和商业的繁荣。而“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 则足以证明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的特点还包括商业活动受到限制等等特点。其成因则主要从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包容开放等角度论述即可,此问很易。 (2)从文化方面说明宋朝“造极”的表现主要包括宋词、重大发明在宋代的划时代发展、理学的重大发展这三个角度进行论述即可。宋词是反映了市民的生活,所受体裁的限制较少,更为灵活,文章诗词俱发达。重大发明在宋代的划时代发展是指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在宋代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在宋代也发展成了理学,从天理的高度解释人与人的关系。 (3)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只可能是“海禁”政策,这一问是一个常识性问题的考查,是一个非常容易想到的答案。而“海禁”政策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回答出消极方面的影响即可,“海禁”政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政策,使中国丧失了走向海洋的机会。例如,阻碍商品经济发展,阻塞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以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为后来的一系列战争埋下了祸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及其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及其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大分岔: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查看答案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查看答案

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