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史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当选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
A.典卖强化发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B.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方式之一
C.典卖实际上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D.地主利用典卖规则抢夺农民利权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概要》论及道:“随着社会进步,统治事务越来越繁杂。适应新的形势,西汉的中朝官与尚书,东汉的尚书诸官,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建立并发展起来。它们是弥补宰相缺陷的一些重要机构,与宰相是相互配合、并行不悖的。君相之争是这类机构建立、发展的一个原因,但决非主流。”此材料说明:
A、皇帝权力的进一步分化 B、宰相的事权开始下移
C、主要解决君相矛盾 D、体现治政者的政治智慧
司马迁所著《史记》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记述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3000多年历史;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言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有褒有贬、爱憎分明;真可谓是“不失史家之绝唱,无韵文学之离骚”。对其评述有误的是
A、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强调天道对人事的影响
C、探究历史及发展规律 D、具有相当高的文史价值
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
民而伸君,屈君而生天”。据此对董仲舒新儒学理解全面的是
A.新儒学强调维护思想统一进而维护政治统一
B.新儒学强调制约皇权的重要性
C.新儒学糅合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道家的思想
D.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礼记》中说:“山川神祗,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这表明西周的礼乐制度:
A、实现了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B、具有威慑性与持久性的特点
C、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
D、为君主大权独揽的意识服务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
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
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
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
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
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
——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
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
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
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技术应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具
体影响。
(3)材料三中“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说明了什么? “经济上的隔离消
失”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据以上材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概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科技的利
用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