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 民而伸君,...

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

民而伸君,君而生天”。据此对董仲舒新儒学理解全面的是

A.新儒学强调维护思想统一进而维护政治统一

B.新儒学强调制约皇权的重要性

C.新儒学糅合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道家的思想

D.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儒学。材料文字“道之大原于天”指道(规律)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戒,D项表述能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图,D项表述正确。ABC三项都只从某个角度阐释,表述都不完整,均排除。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中说:“山川神祗,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这表明西周的礼乐制度:

A、实现了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B、具有威慑性与持久性的特点

C、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

D、为君主大权独揽的意识服务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

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

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

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

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

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

——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

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

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

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技术应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具

体影响。

(3)材料三中“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说明了什么?  “经济上的隔离消

失”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据以上材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概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科技的利

用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到中国

化的深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但形式主义的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

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

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十月的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的风”吹入

我国的时间和标志?

(2)结合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指出南方谈话

的核心内容和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和救国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

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材料二:民主科学救国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社会主义救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

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

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概述上述三个救国方案的实践活动。

(2)任选一个方案加以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不超过200字)

 

查看答案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

社会效应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

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

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意)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

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

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

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

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

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的思

想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

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

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

——张辑《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

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

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

在当时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