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的)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执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三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丁建宏《德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 分析其作用。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规定: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 (2)特点: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德:普鲁士在帝国联邦中占主导地位。背景:美:松散的邦联体制不能巩固革命成果,促进美国发展。德: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与帝国的建立。 (3)因素:历史传统;基本国情等。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从材料中省略号前的文字可以看出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而从省略号以后的文字则可以看出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要受中央的节制,决不能任意妄为。综合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可以归纳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 (2)从材料二“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可以看出美国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但是材料三“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可以看出德国的政体明显是普鲁士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二者都是实行的联邦制。至于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综合性较强。但因为题目规定了只根据以上材料来回答因而降低了难度。只要审清题找准关键词“据以上材料”,就可迎刃而解。学生只需要从各国政体形成的相关背景考虑就可以——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联邦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查看答案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在国际经济贸易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建立

②成员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③成员国社会制度相同

④美国都是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此时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A.马歇尔计划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C.“新经济” 的出现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查看答案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新政(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