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军机处掌书谕旨,参赞军国机务;工作是跪受笔录皇帝旨意,传达六部六部执行,故D项正确;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通判是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内阁制度最早源自于中国明朝时期,由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是明代政府最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是皇帝顾问咨询机构,无实权。故B、C和A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名师点睛】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乾隆三十八年(1773)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利于政局稳定

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有利于排除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查看答案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末年王室衰微 

D.西周初分封制

 

查看答案

二战后,世界在大国争霸中酝酿着新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盟友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使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二  (斯大林说)“这次战争和过去的不同,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他自己的社会制度。凡是他的军队所能到达之处,他就强加他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密洛凡·德热拉斯《同斯大林的谈话》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  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冯特君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共同的政治意图。为此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行动?

(3)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局势? 导致世界局势生成和变动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百年来,中国外交变化显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十一款 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中国民人由中国地方官捉拿审讯,照中国例治罪;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材料二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1928年7月,首先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接着签订了《中德条约》,与挪威、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订立《关税条约》……改订新约运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关税和领事裁判权,订立新约的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31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不平等条约才得以废除。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美国取得了何种特权?对中国主权有何损害?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政府“改订新约”的目的和结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并用史实说明50年代新中国在“拥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方面的外交贡献。

(4)中国外交从屈辱走向新生,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