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世界在大国争霸中酝酿着新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

二战后,世界在大国争霸中酝酿着新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盟友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使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二  (斯大林说)“这次战争和过去的不同,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他自己的社会制度。凡是他的军队所能到达之处,他就强加他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密洛凡·德热拉斯《同斯大林的谈话》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  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冯特君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共同的政治意图。为此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行动?

(3)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局势? 导致世界局势生成和变动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1)原因:二战后美苏失去共同目标;美苏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对立;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存在严重的猜忌和不信任;美苏强大,西欧衰落(任答三点6分) (2)政治意图:在世界上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2分) 行动:政治:杜鲁门主义和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军事:北约和华约(4分,任答两对即可) (3)局势: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2分) 决定性因素:国际力量的对比(2分,意思相近即给分) 说明:不必拘泥于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皆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中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他自己的社会制度”“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中可以得出美苏共同的政治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政治意图,美苏采取的行动包括政治:杜鲁门主义和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军事:北约和华约。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美苏两极格局;根据“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可以看出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世界局势生成和变动的决定性因素是国际力量的对比。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百年来,中国外交变化显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十一款 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中国民人由中国地方官捉拿审讯,照中国例治罪;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材料二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1928年7月,首先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接着签订了《中德条约》,与挪威、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订立《关税条约》……改订新约运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关税和领事裁判权,订立新约的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31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不平等条约才得以废除。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美国取得了何种特权?对中国主权有何损害?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政府“改订新约”的目的和结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并用史实说明50年代新中国在“拥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方面的外交贡献。

(4)中国外交从屈辱走向新生,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四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956年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新”在何处?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中共为继续革命,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革命成功后,新中国在民主宪政建设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查看答案

图是一幅历史漫画,图中描述的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美苏争霸趋向缓和

B.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C.东欧各国出现剧变

D.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查看答案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美国坚持敌对政策

C.中美两国准备结盟                  D.中美关系有所改善

 

查看答案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据此推断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D.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