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

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

A.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

B.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C.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D.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说明严复对传统儒家的思想教化持反对态度,故C项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二者思想不符合;D与材料中意思相反。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严复思想主张; 【名师点睛】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查看答案

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评述民国时期某一运动时说:“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  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运动,其特点不包括

A.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作用突出

B.把中国近代反儒学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C.其现代化旗帜即“民主”与“科学”

D.对西方文化有了彻底而全面的认识

 

查看答案

葛兆光在 《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B.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查看答案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