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国相国吕不韦在编撰《吕氏春秋》时说:“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

秦国相国吕不韦在编撰《吕氏春秋》时说:“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由此,你推断《吕氏春秋》应是:

A.歌颂三皇五帝功绩方面的著作   

B.杂糅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

C.歌颂吕不韦个人功绩方面的著作  

D.研究诸子百家思想的专著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可知,人和物一样没有十全十美的,应该取长补短;以此推断得出B项。ACD说法不完整,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杂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查看答案

《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 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儒表法里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仁政爱民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 上“墨家利用, 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