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A 【解析】 试题分析::“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大意是:大学之道在于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B项“存天理,灭人欲”大意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克制个人欲望。“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是指: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束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故A项正确;C材料主旨不一致, D项指学者必须先立志。再分析材料,材料大意和A项一致。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 【名师点睛】 主张 代表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二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 朱熹 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 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儒表法里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仁政爱民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 上“墨家利用, 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