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B.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C 【解析】 试题分析:汉初实行的郡国并存制度是在全国范围内,并非仅北方地区,D项错误;秦代“驰道”主要北方地区,南方更多的是“五尺道”、“栈道”等,B项错误;若南方地区经济地位更重要,那必须是唐中期(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及以后,A项错误;在经济重心南移之前,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主要是黄河中下游一带),北方地区开发程度更高,故郡、县的设置更多、更密,即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实行重农抑商有其必要性

C.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查看答案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查看答案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中》)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B.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C.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D.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查看答案

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A.全面解释了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背离了儒家礼治思想

C.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D.形成了君主专制思想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角立争雄,创为万国公法,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致情尽礼,质有其文,视春秋战国殆远胜之。其构兵中国,犹辗转据理争辩,持重而后发。此岂中国高谈阔论,虚骄以自张大时哉?轻重缓急,无足深论。而西洋立国,自有本末,诚得其道,则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千年可也。不得其道,其祸亦反是。

——据郭嵩焘《使西纪程》(1877年)

材料二

总署钞寄《使西纪程》后,李鸿章得以先睹为快,并大加称赞道:“总署钞寄行海日记一本,循览再四,议论事实,多未经人道及者,如置身红海、欧洲间,一拓眼界也”。但很可惜,能如李鸿章一样欣赏的人少之又少。《使西纪程》出版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指责谩骂之声遍及京城内外。尤其是在京师,朝野舆论哗然,义愤填膺,甚至到了无不切齿、口诛笔伐的地步。

——杨锡贵《郭嵩焘<使西纪程>毁版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郭嵩焘对欧美诸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西纪程》在国内引起不同反响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