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纳尔·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和他的同伴去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纳尔·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和他的同伴去美洲大陆,“是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

材料二 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这次挑战具有极其深远的宗教和政治内涵。到该世纪中期,原本只是路德个人的一次反叛教会的行为,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新教宗教改革运动,彻底打破了西方基督教的统一。1618世纪,西欧君主利用宗教争端紧紧控制了社会。通过限制诸侯贵族,王室得以拓展自己的势力并加强对臣民的控制能力。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但是,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用今天流行的拉丁文原文来说,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四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启蒙主义的政治思想逐渐影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

请回答

1)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依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4)结合史实说明,启蒙思想家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提出挑战的社会根源美洲的革命领导者是怎样把启蒙思想作为“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的?

 

(1)传播基督教的热情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基督教是欧洲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的重要手段。(2分) (2)作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2分) (3)特点: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发起者是新兴资产阶级,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2分)意义: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创造了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2分) (4)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其发展的障碍;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2分)以启蒙思想为指导(或发表《独立宣言》),发动独立战争,摧毁殖民枷锁;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分权与制衡的联邦共和体制。(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在新航路开辟中的重要作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去美洲大陆......为上帝......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即可得出“传播基督教的热情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基督教是欧洲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的重要手段”的结论。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宗教方面”,可从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这一角度思考作答;“政治方面”,可从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等角度思考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特点及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三中的信息“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即可得出“发起者是新兴资产阶级,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的坚持”即可得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结论;第二小问“历史意义”可从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创造了众多的精湛艺术、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等角度思考作答。 (4)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启蒙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社会根源”可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实践”可从发表《独立宣言》、发动独立战争、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分权与制衡的联邦共和体制等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精神动力;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兴起背景及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

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一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图二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材料二  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雷颐《清朝灭亡源自对现代性的无知》

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牺牲个人利益是英雄,牺牲国家利益就是千古罪人。”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康德,他认为国家是否合法的标准是(  )

①国家尊重公民的权利

②只能实行共和政体

③必须维护世界和平

④人人拥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查看答案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表达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抒发了忧国优民的爱国情感

C.体现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