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

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

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一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图二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特征:中国师道尊严,反映出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2分)雅典学院的平等教学氛围,反映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2分) (2)新的表现:人民主权、政教分离、平等、法治。(2分.答对两点即可) 社会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深,清政府被迫开始推行新政改革。(1分) 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挽救民族危机。(2分) (3)特点:法国:崇尚自然秩序,认为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来源;主张经济自由和保护私有财产。(2分) 英国:虽也主张经济自由,但更强调(或具体化为)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2分) 原因:法国属于封建专制王权统治,农业发达,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也发展起来。(1分)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希望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儒家教育和古希腊的学校教育,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所学的能力。“先秦时期”由材料一图一中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的信息即可得出“强调师道尊严,反映出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的结论;“古希腊”由材料一图二中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的信息即可得出“平等教学,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繁荣”的结论。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西方及近代西方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新在何处”由材料二图表中的信息“人民为国家之主体”、“政治与宗教......两不相属”、“国人皆受治于法律”即可分别得出“主权在民”、“政教分离”、“民主法治”的结论;第二小问“社会背景”可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清末“新政”的实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等角度思考作答;“意图”可从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挽救民族危机等角度思考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经济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法国方面”由材料三中的信息“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即可得出“崇尚自然秩序,认为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来源,主张经济自由和保护私有财产”的结论,“英国方面”由材料三中的信息“主张......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即可得出“主张经济自由,强调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法国方面”可从18世纪中期的法国属于封建专制国家,农业发达及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英国方面”可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工业革命逐渐兴起,急需广阔市场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私学的兴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雅典学院;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重农学派;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材料二  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雷颐《清朝灭亡源自对现代性的无知》

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牺牲个人利益是英雄,牺牲国家利益就是千古罪人。”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康德,他认为国家是否合法的标准是(  )

①国家尊重公民的权利

②只能实行共和政体

③必须维护世界和平

④人人拥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查看答案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表达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抒发了忧国优民的爱国情感

C.体现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查看答案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