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及新三民主义提出...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及新三民主义提出90周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11822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

(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1)理论:平均地权。(1分)创新: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2分)意义: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2分) (2)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2分) (3)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分)变化: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的主张。后来在新三民主义中进一步提出“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再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其现实意义,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要关注民生,注重公平和正义。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信息“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 “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概括经济主张,即可以得出其经济成分上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结合所学知识,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再根据材料三信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分析变化。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能够客观的反映某些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教育方法是讲求民主和教育个别化;雅典的教育虽然民主,但雅典社会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以至于很不重视女子的教育。

——摘编自《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之理论发展》

材料二 卢梭认为儿童是分阶段发展的,他从儿童的独特视角提出了自然人概念。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自然教育”就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摘编自甘忠梅《卢梭<爱弥儿>中的全新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我国某时期的《幼儿园暂行规程》(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雅典儿童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3)阅读材料三,推断该史料可能出自哪一时期?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查看答案

科学,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科学,我们能够管窥各国文化传统之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商朝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哈雷彗星的记录;《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定的药典;……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影响。

——李建国《自然科学简史》

材料二 “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中国化学家张准(1924)

材料三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科技成就。

(2)概括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国人重视“科学本体”开始于20世纪初的什么运动?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三个时期科技发展的特色。

 

查看答案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路德认为, 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 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 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 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 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 路德一改原有主张, 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 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 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是电影《一九四二》的宣传语,电影临近结尾处,有一句台词:“日本人真是太恶毒了,他们居然给灾民发粮食。”表现的是侵华日军的指挥官之一冈村宁次乘飞机视察灾区,提出要用军粮赈灾,其目的是收买人心,为其所用。有网友指出冈村宁次回忆录当中,并未查到相关的记录。同时,侵华日军相关政策的执行者日伪政府,也没有相关的记录。一时议论纷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像资料多数经艺术加工,不定为信   B.影像资料不同于影像史料,真伪并存

C.回忆录是当事人亲身经历,客观真实   D.政府记录也属于文献史料,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腾讯网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7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活动中,“恢复高考”高票当选1977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面表述不能够成为其当选理由的是(  )

A.推动大学招生重新启动        B.改变了国家民族发展轨迹

C.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D.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