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非子·诡使》:“‘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乱者,私也。法立,则莫得为私矣’。故曰...

《韩非子·诡使》:“‘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乱者,私也。法立,则莫得为私矣’。故曰:道(引导)私者乱,道法者治。” 韩非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B.实行严刑酷法

C.立法兼用法家和道家精神                D. 建立公有制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道(引导)私者乱,道法者治”体现了作者强调要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强调“仁”和“礼”,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他们提出上述思想主张主要针对的相似社会问题是

A.战乱频繁,社会动荡

B.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

C.传统价值观受到严重破坏

D.思想混乱,民不知所从

 

查看答案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C.强化对奴隶的统治                    D.实现权位财产的平稳过度

 

查看答案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宗法制                B.严格的等级关系

C.全面的神权政治              D.政治与血缘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目录摘要

……

……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

1763—1914年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的根源   17世纪的新宇宙    ……    

生物学革命,1850—1914年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时间开始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地方开始

工业革命:第一阶段,1770—1870年          

工业革命:第二阶段,1870—1914年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的格局   英国革命   启蒙运动         美国革命         法国革命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  

……

……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第十章17世纪的新宇宙生物学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分别是什么?

(2)我们通常将启蒙运动视作思想解放运动,作者却将启蒙运动放在政治革命一章中论述,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

(3)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