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一:赞同17、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8分) 答案二:赞同17、18世纪中国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2分) 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8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 试题分析:关于这种观点评述题,也称为小论文题。在此,学生首先得从材料中找出一种观点、加以概括,然后对所列举的观点加以阐述,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加以分析,注重史论结合,用具体史实阐述材料的观点。如答案一的观点,其依据正是从政治、经济等多角度去论证,切不可论证角度过于单一化。 考点:明清时期·时代特征·具体体现 【名师点睛】对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是高考常考点。在此,学生要了解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表现。针对不同的题型和题目,但往往答案都来自于此处。如对于明清新思想的考查、新思想的局限性、明清社会发展与近代社会转型等方面内容的考查,实际上都是对此阶段的阶段特征的考查。学生要注意密切结合必修一、二、三的内容加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目录摘要

……

……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

1763—1914年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的根源   17世纪的新宇宙    ……    

生物学革命,1850—1914年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时间开始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地方开始

工业革命:第一阶段,1770—1870年          

工业革命:第二阶段,1870—1914年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的格局   英国革命   启蒙运动         美国革命         法国革命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  

……

……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第十章17世纪的新宇宙生物学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分别是什么?

(2)我们通常将启蒙运动视作思想解放运动,作者却将启蒙运动放在政治革命一章中论述,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

(3)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

材料二  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蒋介石对五四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  。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 ?

 

查看答案

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了现实主义流派创作原则的是     

A.德拉克洛瓦:“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B.贝多芬:“我必须创作,因为我的心头常常感到重压,我必须表达它们。”

C.库尔贝:“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D.华兹华斯:“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查看答案

下图是塞尚的名作《樱桃和桃子》,在强烈的黑与白、冷与暖的色彩反差中,画家表现出所画物品的冷漠、凝重与僵硬。下列作品中与此作品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达•芬奇《蒙娜丽莎》

B.《清明上河图》

C.毕加索《格尔尼卡》

D.凡高的《向日葵》

 

查看答案

1979年出版的《潮汕方言字典》前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方言还是一种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工具,规范汉字方言读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反映了

A.宣传马列毛思想必须使用潮汕方言

B.“文革”强化了文化领域的政治色彩

C.双百方针的恢复促进学术自由发展 

D.文化教育战线依然受意识形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