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我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认为城市是敌人统治中心,也是革命的中心,反映了他坚持城市中心论,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因此D符合题意;而由材料及已学史实可知A与材料不相符合。B、 C项说法是错误的,不合史实。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名师点睛】有关中共革命道路之争,即城市中心论与农村中心论,是历年的一个常考点。在此学生要了解相关知识。 示例: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1928年这一时间信息,并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选择B项。其他三项均对材料理解片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孙中山的民生主张为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建立福利社会

 

查看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对“第二次反思”评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利证明其失败  

B.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C.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始

D.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查看答案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经典力学理论      B.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量子论

 

查看答案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材料反映隶书     

A.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其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