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西汉时期的察举制,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知识及材料,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察举制。学生需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推动这种“士风”形成的因素有

①政治相对开明    ②庶族士人崛起     ③科举制度兴起    ④内忧外患频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负责监督中央的官员),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负责监督地方的官员)”。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    ②秦始皇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    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最准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