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

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

A.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D.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可见作者反对过分节俭,主张推动消费,这显然与近代工商业尤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因此选B。A项错误,只看到现象,而没有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消费观念变化;CD项错误,西式生活方式和洋务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对市场的需求 【易错警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几个必要的条件:资金、市场、原料、劳动力及稳定的政治环境。本题中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实际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若过于俭,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来说必然是市场狭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 “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    )

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

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

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

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欧洲各国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和争取比较廉洁的政体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取决于天朝帝国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取决于现时的其他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取决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后果——可能发生的全欧洲的战争。”其中的“天朝帝国目前所发生的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虎门销烟           D.俄国农奴制改革

 

查看答案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B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 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 000吨或10 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C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

“无媒婚嫁始文明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女权运动开展

 

 

 

 

 

 

 

 

 

 

 

 

 

 

 

查看答案

端方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曾密奏清廷今日欲杜绝乱源惟有解散乱党欲解散乱党则惟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而于种族上杜其所借口。……夫所谓于政治上导希望者则奴才等前此所谓宣布国是定十五年实行立宪是已。”这表明(     )

A.“乱党”的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B.满族贵族将放弃君主专制统治

C.民主革命客观上迫使清廷预备立宪

D.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动乱的根源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 1902 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