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材...

(16分)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6分)

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6分)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 (2分)

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须注意哪些原则?(2分)

 

(1)内容:被举荐者限年龄在40岁以上;察举与考试相结合,有真才实学者方可任用;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6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逐步放宽录取标准。(6分) (3)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2分) (4)原则:尊重和敬畏历史;对古代选官制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内容:这一题需要结合材料一来回答。由材料一中的“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可以得出被举荐者限年龄在40岁以上;由“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可知是察举与考试相结合,有真才实学者方可任用;由“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可概括为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 (2)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的信息可概括出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从“代之以科举制”可概括出科举制创立,从“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的信息可概括出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以才学为录取标准。 (3)主要作用:题目要求“据材料三分析”。由材料三中的“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可以看出寒门子弟在入仕人数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所以与察举制后来注重门第族望的情况相比,等于是使得门第不高的寒门学子也有机会成为官员,这就等于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也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4)原则: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四来回答。根据材料四中的“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可以得出其原则之一是尊重和敬畏历史;由材料四中的“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等信息可以得出对古代选官制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与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8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

 

查看答案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三款规定:“白昼不得杀害窃贼……除非窃贼携有防身武器;即使窃贼持有武器,如未使用并反击,亦不得将之杀害。即使窃贼抵拒,亦应先喊叫。”这一规定反映了罗马法(    )

A.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B.主要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尊重基本人权,主张重罪轻罚

D.清晰界定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

 

查看答案

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满分5 manfen5.com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

A.公正原则      B.自由原则      C.专业化原则     D.分权原则

 

查看答案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

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