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是人们生活方式...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既与文明发展的程度相关,也与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关系密切。

序号

历史材料

1

公元前11世纪,我国水稻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公元5世纪,传到西亚,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2

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川等省份。

3

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今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

4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5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

6

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

7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出现。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8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材料(至少3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论述不得照抄材料)(12分)

 

41.(12分)评分标准 一等:(1)主题鲜明,所选材料紧扣主题;(2)合理引用史实,论述完整;(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12分) 二等:(1)主题较明确,所选材料能证明主题;(2)引用史实,论述较完整;(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6—9分) 三等:(1)主题不清晰,所选材料不太符合主题;(2)未引用史实,论述有明显缺陷;(3)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0—5分) (另:没按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的,酌情扣1—2分。) 示例: 材料序号:5、6、8、9 主题: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进步 论述:19世纪以来,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俗:人们的服饰从区分等级到简洁实用,并日益大众化、多样化;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不断改变;宽敞舒适的家居环境成为人们的首选;火车、汽车、飞机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途径;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健康、优质和精神愉悦的生活成为时尚;社交礼仪、婚丧习俗不断现代化。可见,文明的进步是生活习俗进步的推动力。 (注:结合材料5、6、8分阶段论述亦可。) 其它主题举例,仅供参考: (1)文明交流改变各国生活习俗(1、2、3、4、7) (2)生活习俗变迁推动文明进步(3、4、5、7) (3)科技革命推动中国生活习俗的变迁(5、6、7、8)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材料的能力,并且考查了社会变革对社会习俗与社会风气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依据题干要求的是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并且要注意把提炼的序号写出,然后再把题干中的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回答时要注意哪些是文明发展的表现,哪些是社会生活习俗的内容,然后再结合文明发展对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来进行分析整理成文。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那些新发展?(6分)分析宋代海上丝路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6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问题,结合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7分)

 

查看答案

依据表格内容,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  

极端

全球

主义者

新在何处

突出特征

国家政府的权力

历史轨迹

总的观点

全球时代

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

衰落或者削弱

全球文明

民族国家

的终结

 

 

 

 

 

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

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

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

D.“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

 

查看答案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查看答案

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告、被告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   )

A.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看似公允实则只为富人服务

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

D.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