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67年,朱元璋下旨:“国家立三大府,( )总政事,都督掌军旅,( )掌纠察。...

1367年,朱元璋下旨:“国家立三大府,(  )总政事,都督掌军旅,(  )掌纠察。”这就奠定了明代官制的基本框架。(注: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丞相)。文中两个空白处分别应该是

A.中书,司礼监                    B.六部,御史 

C.中书,御史                      D六部,司礼监.

 

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此时朱元璋尚未废宰相,因此BD可以排除。此外,司礼监是内阁出现时权力才有所增强,此时还未出现内阁,因此A可排除。综上,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完善御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

A.确立中尉一职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B.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

C.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

D.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

 

查看答案

《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帝权力

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

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D.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

 

查看答案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                    B.实行察举制

C.郡县制                            D.推行刺史制度

 

查看答案

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查看答案

今年是甲午战败12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6分)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2)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分)请结合此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予以说明。(6分)

材料三   见下表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国力

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生铁产量(万吨)

钢产量(万吨)

石油产量(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总兵力

(万

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

军舰(艘)

军舰总位(万吨)

飞机

(架)

13.6

95.9

55.6

0.02

10%

202.9

50

66

5.9

600(作战305)

60

239.7

635

39.3

80%

60余

409.7

200

77.1

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教参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为什么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