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於秦,有...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3)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2分)如果认为其观点不正确请说说理由? (2分)

 

(1)内容: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孝文帝迁都及汉化政策。(4分) 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2分) (2)成效: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增加。(4分)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4分) (3)观点:变法帮了腐败的忙。(意思相近即可)(2分)因为从当时来看,变法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于腐败,这不是王安石变法本身造成的,腐败的根源是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决定的。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开塞耕战”体现的是商鞅变法时期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开垦荒地的政策。材料二“夫变夷从夏,……迁洛之举,群臣不顺”体现的是孝文帝改革中关于社会习俗和迁都方面的变革事宜。回答第二问要从二者的共同原因进行分析,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二者变革面临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可得出变法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失败原因要从加重百姓负担和遭到大地主的反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首先利息并不低”、“而各地还要加码”、“手续还麻烦”、“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等分析易中天的观点,总之易中天认为变法一无是处。对于易中天的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回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内容、败因;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成效、败因、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有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 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 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二  雅典规定20岁以上男性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城邦的重大事项,诸如战争和媾和、选举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都要经过公民大会成员举手表决。尽管公民大会不可能每次都由全体公民参加,但是会场一般都座无虚席。大会一般都由祈祷、杀猪献祭仪式开场,与会者可以自由发言或进行激烈辩论,然后再做出决议。正如伯里克利所说:“我们的制度所以名为民主制度,是因为它不是顾全少数人的利益,而是顾全多数人的利益”。为了引导公民做出倾向于自己观点的决议,政治家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演说才能。而为了清除那些有可能建立僭主政治的人,雅典人天才地发明了  “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公民们可以用陶片投票将其罢职和驱逐。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布鲁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和贵族政治的思想,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这一制度又有何局限性。(4分)

(2)依据材料二对雅典公民大会的描述,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此政治特点又有何利弊。(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其民主的。(6分)

 

查看答案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里的“理性”反映了罗马法 

A.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以尊重自然权利为基础                D.因时势变化而发展

 

查看答案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

B.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

D.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

 

查看答案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查看答案

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