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

《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这里“抑又甚焉”主要指

A.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B.皇权进一步加强

C.分化事权,导致“冗官”            D.宋代进一步完善了唐制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宰相不专任三省长……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悉隶三司”可知该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宰相权力的削弱,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相权削弱对皇权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冗官”的现象,故C项错误;相权的削弱并不能代表是唐代政治制度的完善,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皇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

满分5 manfen5.com

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

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

③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5分)

材料一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材料二   文学艺术既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摘自《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

材料三    法国文豪雨果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作品,他本人被誉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雪莱说:“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材料四    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材料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Ⅲ》

(1)据材料,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发展的新因素。(5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学艺术经历了哪两个繁荣阶段?(4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其繁荣的原因。(3分)

(2)材料三中的三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2分)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 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3分)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2分)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文学的特点,并写出20世纪初亚洲两位著名文学家的名字(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7分)

材料一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来源:学科网]

春秋战国时期,领主的封邑大都被国君收去,封邑中的农奴,有的转化为地主的佃农,其余的则成为国君的佃农,这类农民在当时数量是较多的。《孟子》中载,小农一般都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养八口之家”。

地主经济在战国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领主经济仍未绝迹,《吕氏春秋》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公作”是指农奴共耕公田。由于领主经济已成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领主也感到农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给农民去耕作有利。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从影响方面来看,l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l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一小撮儿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1895年是近代中国前期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的话,那么1935年便是近代中国后期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1935年作为近代中国后期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的理由。(4分)

材料五  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五年(即1789—1794年)。……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从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经吉伦特派当政,到雅各宾派专政,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达到了历史目的。

——摘自李纯武主编《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六 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从反对宫廷政变和阶级特权来说,法国革命是政治革命;但这场革命又是军事性的,因为欧洲对它进行了军事干涉。对革命的反动是推翻帝制;它导致了欧洲反法同盟,又给法国引来了代议制度;这是反动的第一阶段。后来,这种反动产生了反对各国人民的神圣同盟和违反宪章的一党政府。这种倒退运动也必定有它的发展和结束。……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在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

——摘编自(法)米涅著《法国革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5分)结合材料二,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4 分)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所体现的特点及积极影响。(8分)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1935年作为近代中国后期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的理由。(4分)

(3)材料五和材料六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界定为什么不同?(4分)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最确切的是(  

 

材   料

结   论

A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

B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C

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反映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

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后,两极世界也随之消失,现在世界正处于分散时代。”

“冷战”结束后国际新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