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

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专制变为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由君主专制走向了民主共和,比如英国,因此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分别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了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故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       

A.温杜德 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

B.麦克卡 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

C.索斯丹 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 艾梵德 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查看答案

赵翼《廿二史劄记》写道:汉初诸臣,只有张良出身名门,“韩相之子也”。萧何曹参等人属小官僚其他的如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等人“皆白徒”,樊哙当时只是屠夫而已。但是后来,这些人 “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    

A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B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

C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    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查看答案

(20分)中国经济融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畀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二者有何内在联系?(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2分)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丁哪些有利条件?(6分)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四 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