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B 【解析】 试题分析: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他们不具备实际的政治能力,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跟皇位世袭制有关。这是宗法制产生的影响。A和C、D选项与皇位世袭制没有关系,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皇帝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英国的战略家富勒说:1588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那就是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

——戴旭《海权决定大国兴衰》

材料二 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延袤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给,势必大溃。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至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二十四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海权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8分)

(2)中英两国海权思想的实践在19世纪产生了怎样截然不同的结果?试分析其原因。(12分)

 

查看答案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满分5 manfen5.com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2分)

 

查看答案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材料二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三 中国掌握了某些基本的生活艺术时,西方仍然对此浑然不知。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打破这种平衡的是大工业的兴起……

——H. R.托尼《中国的土地和劳工》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

(3)材料三中“经济体制”指什么?(2分)“大工业”“打破这种平衡”给中国社会政治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

 

查看答案

下列时期引起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产量

1870年

80万吨

1900年

约2 000万吨

A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 D.航天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世纪最后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  )

A.垄断资产阶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    B.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            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