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张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

张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中的“皇帝”、“三公”以及“郡县”等词可以得出秦朝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

A.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宋代为制约宰相,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查看答案

(16分)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专家称,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筑邗城(今扬州),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

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

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整修邗沟。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

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

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

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

1282年元世祖下令动工挖济州河,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

1289年,自济州河向北至临清开会通河,长250里,接通卫河。会通河建成后,漕船可由济州河、会通河、卫河,再溯白河至通县。

1291年一1293年,元朝从今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漕船可由通县入通惠河,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南方各省赋税经水路汇至扬州,而后直达京城,明清两朝莫不如此。

——据网络资料整理

(1)据材料,综合大运河修建历史,将其分为若干时期。(要求:写出每个时期的时代、修建的主要河段及该河段连接的水系)(6分)

(2)据材料分析,推动历代统治者注重运河修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工程建设方面看,大运河的修建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3)据材料说明,京杭大运河的申遗为什么“由扬州牵头”?(4分)

 

查看答案

(18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满分5 manfen5.com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8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6分)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796年9月华盛顿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其中说到:“(我们)通过了一部胜过从前的政府宪法,以期密切联合,更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事务。这个政府,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不曾受人影响,不曾受人威胁,是经过全盘研究和缜密考虑而建立的,它的原则和它的权力的分配,是完全自由的,它把安全和力量结合起来,而其本身则包含着修正其自身的规定。……我们政府体制的基础,乃是人民有权制定和变更他们政府的宪法。可是宪法在经全民采取明确和正式的行动加以修改以前,任何人对之都负有神圣的义务。人民有建立政府的权力与权利,这一观念乃是以每人有责任服从所建立的政府为前提的……”

材料二  乾隆是清军入关后清王朝的第四代皇帝,其父雍正登基后将其立为皇太子,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继承皇位。1795年(乾隆六十年)85岁的乾隆将帝位禅让给太子嘉庆,并以太上皇的身份训位,1799年驾崩。乾隆曾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1)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美国和中国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并指出两国政治体制有哪些不同点。(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政治体制不同的原因。指出对各自国家发展的影响。(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