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史实”“史论”“史识”的定义来分析,可知AD项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是对郡县制的评价,属于史论,排除;而C项中的认识是在分析大量史实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故C项正确。 考点:史学理论·史实、史论、史识·史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下面关于徽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徽商的兴起是明清时期商业蘩荣的反映

B.徽商的活动区域仅限于今天皖南徽州地区

C.徽商的兴起与“重农抑商”政策背道而驰

D.徽商的兴起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查看答案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页)教材此处同时使用“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两个概念;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个概念的含义完全相同

B.两个概念没有关联

C.前者偏重生产结构,后者偏重生产结果

D.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

 

查看答案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

A.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

B.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

C.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D.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

 

查看答案

据《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对材料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封建”意为分封建国

B.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有效管辖地方

C.元代疆域比汉唐辽阔

D.中书省主要职责是统辖大都等腹里之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