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

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人才辈出”“制度则昭若日月”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科举制培养了很多人才,这一选官制度值得肯定,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只是肯定了科举制,没有涉及到对其他制度的评价,无法得出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故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从“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八股取士是不合时宜的,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对材料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封建”意为分封建国

B.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有效管辖地方

C.元代疆域比汉唐辽阔

D.中书省主要职责是统辖大都等腹里之地

 

查看答案

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满分5 manfen5.com

A.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等手工业相当发达

D.淮河流域文明悠久丰富

 

查看答案

26分)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三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6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王权进行了怎样的抗争?(8分)

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5分)。

 

查看答案

(24分)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用泰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遗„„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材料四: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牲;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蝎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6分)。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查看答案

1787年5月至9月,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出席会议代表55人,其中大部分是保守派,只有三个是民主派代表,与会代表争论异常激烈,会议最后通过了新宪法,关于此次会议及宪法表述准确的是

A.保守派和民主派一致认可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行使绝对的控制

B.制宪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赋予人民集会、出版、结社等基本的民主权利

C.宪法体现文官政府权力高于军权但文官政府不能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

D.宪法调和了保守派与民主派、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