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始皇在中国古代最先采用“皇帝”的称谓,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显示自己至...

秦始皇在中国古代最先采用“皇帝”的称谓,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

B.将自己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

C.深感自己的不足,要向古代圣贤学习

D.统一中国大业完成,秦始皇志满意得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采取“皇帝”的称为并不是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是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将自己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表现了统一中国大业完成,秦始皇志满意得。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权位和财产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③保证了统治者的德才素质

④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袭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 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故谓人有男女之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或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史在西方现代化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李贽和孟德斯鸠的基本主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在内容与实质上有何不同?(4分)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4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4分)

(2)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4分)

(3)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帮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得当之处);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五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不同的政治主张和相同的目的。(6分)

2)依据材料三,鲁迅指出了怎样的实质问题?(2分)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4)今天对待儒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