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7年,《新青年》2卷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

1917年,《新青年》2卷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A、B、C三项材料中体现不出,但可以看出此诗歌使用的是白话文,所以说它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所以答案选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不朽的名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应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查看答案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 ④影响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备受列强凌辱,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逐渐将中国引向近代化的道路。中国迈出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是(  )

A.林则徐编译《四洲志》

B.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C.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D.戊戌变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