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均田制的理解能力。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对这些荒地进行分配,D项正确;均田制下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并承担徭役与兵役,排除A、C两项。均田制下露田为国有土地,不得买卖,桑田可世代相传,但限制买卖,排除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A.地理研究   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   D.航海辨别方向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得出结论 “乾隆皇帝厌恶程朱理学”,下列四条程朱理学著名论断中遭致乾隆厌恶的有

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②“中国之有戎狄,犹君子之有小人,内君子外小人为泰,内小人外君子为否。”

③“三纲五常,终变不得,君臣依旧是君臣,父子依旧是父子。”

④“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

A.①③     B. 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工商食官”制度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使社会需求难以形成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查看答案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该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24分)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社会转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 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指的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6分)

(4)为了让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在中国实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 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