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4分)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社会转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

(24分)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社会转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 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指的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6分)

(4)为了让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在中国实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 4分)

 

(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4分) 影响: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把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或汉初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4分) (2)理学的产生。(2分) 影响: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制人性;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写出两点得4分。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 (3) 原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2分) “蓝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答出其中两点4分) (4)努力:维新派兴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答出其中两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背景: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可以概括出其背景,即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影响:题目要求“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所以回答前要考虑到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统治思想,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或影响,只要结合史实回答即可。如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把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或汉初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 新发展: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二中的“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之后“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可以推断出是指理学的产生。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的分析即可,如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制人性;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等等。 原因:材料三中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是指明清之际的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他们由于处在封建社会,所以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这一题需要从封建制度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作为根本原因来回答,即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蓝图”:这一问在考查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只要基础知识熟悉,就可回答出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等。 (4)努力:这一题需要回答中国近代资产阶级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而做出努力的相关史实,只要基础知识熟练,不难回答。即维新派兴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及其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评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内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8分)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宋代根本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有些学者甚至还将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现代化……有意无意地寄托于宋朝的经验传统……也有学者认为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

——吴铮强《宋朝国运真相》(载《人民论坛》2013年第1期)

材料三: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4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文化的角度举例说明“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并简析宋代并没有因创新而把中国带进近代化的原因。(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伯利克里为民主政体创新了哪些措施。(8分)

(4)谈谈制度创新对国家发展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指:

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起来     

B.它没有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中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哪一特点?

A.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B.注重诉讼程序

C.法律至上                   D.内容广泛庞杂

 

查看答案

公元前399年,陪审团以多数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一千多年后,某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苏格拉底案表明

A.陪审团投票表决,雅典司法公正        B.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雅典民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D.雅典民主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