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是为了打开市场,进行商品输出;而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前者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而后者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后,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两者都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D项正确,AB项错误;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已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 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 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D. 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查看答案

以下各项最能够体现中国封建经济根本特征的是

A.“工商食官、政府垄断”           B.“精耕细作、家庭经营” 

C.“铁犁牛耕、以农为本”            D.“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查看答案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

(1)据材料一,指出孟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从文化的角度说明其历史背景。(4分)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德国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7—19世纪德国大学教育发展的变化。(2分)

材料三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自《近代英国教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4分)

(4)结合以上材料,就“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人口的政策、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三椹斛,复其夫,勿算一岁。”(《东汉会要》卷28)

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地”,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是什么?为保证该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根据材料一回答)?(4分)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年度

公元

口数(口)

每口平均亩数

顺治12年

1655

14033900

27.63

康熙50年

1711

24621321

28.15

乾隆31年

1734

208095796

3.56

(2)材料二折射了哪些信息?(4分)

材料三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  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 ,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英中两国人口政策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4分)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何看法?(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