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85年欧洲十字军攻陷穆斯...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85年欧洲十字军攻陷穆斯林在西班牙统治的托莱多城时,发现大批阿拉伯文纸写本,其中包括希腊人著作的译本,遂引起注意。雷蒙德大主教筹办翻译机构,招请懂阿拉伯文的人将其译出。这些拉丁文新译本的出现使欧洲人为之震惊,在他们面前突然展现出早已忘却而感到新鲜的古希腊精神文明的世界和不久前还放出异彩的阿拉伯文化宝库……到14世纪欧洲已有四十多所大学,培养出一批批学者,每个大学都有图书馆,师生在阅读藏书时,从新译出的希腊和阿拉伯著作中获很多哲学和科学知识,自然认识到天主教神学的荒谬性。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运动)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转引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三  若干年间,批评指责的北风刮起它最大的曲解和嘲讽的暴风,(他们)甚至把我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          

——赫胥黎语,转引自解恩泽:《科学蒙难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纸术的传播是如何推动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的含义,并分析启蒙运动是如何“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的。(5分)

(3)“北风”喻指哪一势力?“他们”为何把赫胥黎“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4分)

 

(1)推动:古希腊典籍的大量印刷,使欧洲人重新认识到被湮没的古代文明,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3分)(如只答“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的,最多给2分)推动了大学教育的发展,促使人们从古代典籍中汲取科学营养,认识到神学的荒谬,从而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3分)(如只答“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的,最多给2分) (2)含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2分)天主教神学。(1分) 促进: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的了解整个世界,从而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兴起。(2分) (3)势力:宗教势力。(2分) 原因: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人猿同祖的理论,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进一步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的权威。(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造纸术的外传在对西方思想解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回答时要注意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同时结合材料“他们面前突然展现出早已忘却而感到新鲜的古希腊精神文明的世界和不久前还放出异彩的阿拉伯文化宝库……到14世纪欧洲已有四十多所大学,培养出一批批学者,每个大学都有图书馆,师生在阅读藏书时,从新译出的希腊和阿拉伯著作中获很多哲学和科学知识,自然认识到天主教神学的荒谬性”归纳总结。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的分析认识。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含义。相对于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则是“传统的信仰和价值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启蒙运动又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进而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进化论意义的认识。结合所学,进化论思想冲击了神学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观点,使人们的思想获得进一步解放。因此,进化论思想遭到教会势力的强烈反对,材料“把我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说明了这一点。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的外传;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意义;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2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竞成”》

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4分)

(2)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3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4分)

 

查看答案

(12分)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材料一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摘编自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分析此态度形成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在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满分5 manfen5.com

A.神性在艺术造型中的体现

B.人体缺陷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化

C.人性在艺术造型中的觉醒   

D.造型艺术开始从世俗走向神殿

 

查看答案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等待戈多》的面世以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荒诞剧的形式为贝克特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   

A.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