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竞成”》

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4分)

(2)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3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4分)

 

(1)原因: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或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2分) 举措: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3分) (2)主张: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的利益(或借鉴苏联模式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发展国民经济);改进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提高工人工资(或缩小贫富差距,或调节社会分配)。(3分) (3)相同:发展生产。不同: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或先富带动后富)。(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分析与理解。结合材料“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归纳原因“社会民生问题没有解决”。为此,在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孙中山由进一步提出“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毛泽东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解答此题主要要结合材料归纳。如“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体现了毛泽东的观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毛泽东与邓小平观点的异同的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第(2)问及材料三。毛泽东向来主张发展生产、共同富裕;邓小平同样主张发展生产,但同时主张先富一部分人,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这是二者的差别之所在。 考点: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材料一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摘编自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分析此态度形成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在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满分5 manfen5.com

A.神性在艺术造型中的体现

B.人体缺陷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化

C.人性在艺术造型中的觉醒   

D.造型艺术开始从世俗走向神殿

 

查看答案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等待戈多》的面世以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荒诞剧的形式为贝克特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   

A.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查看答案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小马在求职应聘时,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某公司发送了一份个人简历,不久就从自己的电子信箱中收到来自该公司的面试通知。这一信息交流方式依托的技术设备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