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  政,而人士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一一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三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

化因素”的主要表现。(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改革对现代化发展有何不同影响?(4分)

 

(1)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2分) 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2分) (2)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1分) 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1分) (3)日本是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只是在思想观念、社会习俗、教育方面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化程度与日本相差很远。(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的问题,需要依据材料内容及戊戌变法的史实来分析。材料中的“‘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 政,而人士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即是答题点,其中包含着的创新即可以依据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的特点对比分析即可。有关于有哪些保留的问题,可以依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来分析归纳。 (2)第二问,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的相关内容。材料中的“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即是本题的答题点,依据这些内容来分析整理归纳出答案即可。 (3)第三问,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与日本在近代改革影响的不同点,注意答案要求的是对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方面来归纳整理。这个问题解决的突破点是两国改革的最终的结果的不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成功的,而中国的是失败,所以这两次改革对于两国现代化的推动力不相同。日本的使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并没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只是在思想政治上起到了启蒙作用。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6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6分)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人物的改革没有使本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D.“变法成天下之治”

 

查看答案

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    D.封建统治腐朽

 

查看答案

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侍……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A.广大农民                    B.中下级武士   

C.新兴地主                   D.高利贷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