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稍许差些”的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 )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 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偃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
A.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 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C.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D.商代平民多居住在城市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载:“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尼曰:‘以臣召君, 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据此可知( )
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B.孔子学术思想严谨,秉笔直书
C.批判审查历史文献,方能治史 D.天子诸侯聚会河阳,乘兴狩猎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高阶神职人员和贵族拥有缤纷的色彩,而平民买不起那些色彩艳丽的衣服。在欧洲,紫红色标志着贵族的特权,在中国,明亮的黄色专属于皇帝。
19世纪,德国化学家首先发现了苯胺染料,价格便宜,不易褪色,很快风靡世界。在阿姆斯特丹,“人群中有许多紫色和粉红色的亮点,这是荷兰的家仆们最喜欢的颜色。”
20世纪初期,女婴穿粉色、男婴穿蓝色的“清规戒律”才真正成型。1992年,伊芙琳·兰黛和彭尼女士倡导发起了全球性乳腺癌防治运动,美国各地妇女自豪地在胸前佩戴上了粉红丝带。
——栗月静《看历史·粉色》
(1)在中世纪和现代,服装颜色的含义有何变化?苯胺染料的发现与经济领域哪一重大事件有关?(4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丽的旗袍还有相当一段时间仍然摇曳在中国的大地上。但很快,一波接一波的政治运动彻底地把它们打蔫了,摩登女郎也只得换上了列宁装。50年代初,张爱玲身着羊毛开衫加旗袍出席文代会时,反倒成了另类,鹤立鸡群,只落得个浑身不自在。
实际上,并不能说这个时代就没有时尚,这几十年间的时髦货,就是革命和斗争。列宁装、人民装、中山装成为当时最时髦的三种服装。
——侯虹斌《哪个年代的女人更好看》
(2)在中国,中山装和旗袍在哪一历史时期最为流行?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列宁装最时髦?(8分)
(3)你认为影响服饰演变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