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龙应台说:“革新制度、提升文化,抽丝剥茧地理清问题所在,看准了问题下手,需要…长...

龙应台说:“革新制度、提升文化,抽丝剥茧地理清问题所在,看准了问题下手,需要长程的眼光,宽大的器识。”以下各项中,最适合给这句话作注解的史实是

A.洋务派根据对西方的了解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

B.维新派依据对西方的考查认为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

C.王明主张社会主义革命与民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斯宾诺莎根据荷兰国情提出三权分立的主张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维新思想。从材料可知,作者的意思在于说明,近代中国的革新要看准问题所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方能解决。故A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维新派认为中国要先维新变法,,再过渡逐渐实行民主; C、D均不合题意。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年夏,书商晏海澜发现八股、诗、赋、楷法等科举应试的旧学书籍无人问津,自己大笔投资折损,于是转而售卖算学、医书等新学书籍,火爆一时。不料,数月之后,新学书籍又无人问津,旧学书籍重新红火,晏氏新书投资又打水漂。这一个案一定程度上折射出

A.中国近代化深入发展        B.晚清出版业受到严厉打击

C.弃文从商成为时代潮流     D.近代教育转型的艰难曲折

 

查看答案

下列所倡导学习西方的思想理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B.“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

C.“信其改从西法,革故取新,卓然能自树立。”

D.“犹谓议院不可行哉?而犹谓中国尚不亟行哉?噫!傎奕!”

 

查看答案

2010年11月,成都市天府广场出土两块东汉石碑。其中一块碑文在颂扬郡守李君弘扬文教时,使用了“同心齐鲁,透近儒墨”的词句。该词句表明当时

A.四川地区经济发达,比肩山东   

B.郡守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四川地区文教昌盛,文明进步  

D.郡守推行乡举里选,察举孝廉

 

查看答案

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李凡同学学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的历史后,写了评价式学习报告。下列学习报告的标题准确的是

A.《百家争鸣:中国科技繁荣的见证》             

B.《独尊儒术:秦汉统一的思想保障》

C.《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单一文化体制》 

D.《儒家思想: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查看答案

(20分)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政权在天京建立,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两个纲领。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但是,政权很快落入反动官僚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图4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五  图5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副浮雕图片。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铸上许多‘回’形图案”,这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1分)该事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2分)这两个纲领分别存在何种局限性?(2分)

(3)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1分)它的颁布尽管不能够维护住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但是有着什么重大的意义?(2分)

(4)图4反映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抗日战争胜利有何重大意义?(4分)

(5)5所反映历史事件的结局是什么? (2分)

(6)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有何启示?(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