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马考利说:“一个在1789年、1794年、1804年、1814年和1834年都对大革命持相同看法的人,要不是神启的先知,就是顽固的笨蛋。”他强调的是
A.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 B.史学对现实具有借鉴功能
C.历史发展具有客观性 D.不同阶级对历史有不同的认识
“(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这里的“它”指的是
A.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法学思想是
A.制定成文法,限制贵族的专横
B.法律应该给罗马公民更强有力的保护
C.实行万民法,使法律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D.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
下图为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题词。该方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
A.中共“七大”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
D.十一届三中全召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中共这一声明意在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践“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争取解放战争早日胜利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这类观点最早在中国得到系统介绍的主要是
A.严复的《天演论》 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谭嗣同的《大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