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

(26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林娟《美国的大选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6分)

材料二  孙中山和华盛顿均是在中美两国由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政体的关键转折点上,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美国后来居上,其成熟的宪政体系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相反,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夺。……为什么美国能成功建立共和制度,而中国却一再出现专制复辟?难道华盛顿的政治神话,真如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所言“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王龙《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2)材料二中“成熟的宪政体系”指的是什么?(2分)作者认为其“成熟”的依据何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的政治神话在孙中山手里却变成“一无用处”的艺术品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主要表现。(6分)

(4)综近代中国与西方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归纳制约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因素。(4分)

 

(1)共同点:①以古希腊罗马民主文化(和近代启蒙思想)为渊源,(2分) ②以代议制民主为基本形式,(2分) ③奉行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2分) (2)宪政体系:制定联邦宪法;民主共和政体。(2分) 依据:实行三权分立,防止复辟专制。(2分) 主要原因:①中国的资本主义基础较美国薄弱;(2分) ②中国的封建主义势力较美国强大;(2分) ③中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美国有限。(2分) (3)表现:①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2分) ②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 ③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参考中国古代考试和监察制度,提出“五权宪法”原则。(2分) (4)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国内政治力量对比; 国家历史文化传统; 国民思想文化素养; 所处国际政治环境。(任4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再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本形式,大多实行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信息“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美国后来居上,其成熟的宪政体系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制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根据所学,美国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复辟专制。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一方面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中华民国,另一方面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政治,还吸收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参考中国古代考试和监察制度,提出“五权宪法”原则。 (4)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国民思想文化素养以及所处国际政治环境等角度回答因素。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代议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日本近代改革受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2分)分别列举导致俄国和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4分)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5分)

材料三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3)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6分)

材料四 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4)据材料,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3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6分)

 

查看答案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资治通鉴》史学研究价值不高

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历史细节          D.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查看答案

某部法律文献有如下规定

满分5 manfen5.com

该部法律文献最有可能是

A.《大宪章》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查看答案

19111120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君主立宪

主张民主立宪

未表明态度

篇数

11

2

3

以下历史结论最合理的是

A.清政府预备仿行宪政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大公报》倾向民主共和政治        D.时人政治主张多样化

 

查看答案

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人民主权说   三权分立说     因信称义论   天赋人权说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