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既与国内形势发展相连,也与国际政局变化有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

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既与国内形势发展相连,也与国际政局变化有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调整的出发点

B.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是基本依据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促进了国际合作

D.开展广泛结盟运动是调整的具体表现

 

D 【解析】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因此D项与史实不符,A、B、C项均符合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时期,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中发生的变化。举例说明战国时期法律对新政治秩序的维护作用。

材料二  中国文明能结合内聚、弹性、磁力于一体是很令人惊奇的,因为这些特性很难在如此大规模的成长之中维持不变。

自古以来的外族侵略者也每每屈服于中国文明的优越,即便在战场上把中国人打垮,例如……元代的蒙古人、清代的满族人无一例外;……尽管被统治的汉人总视他们为异族,统治者却都迅速彻底接受中国的传统。

——摘编自[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著《文明的力量》

(2)结合所学,从政治领域方面论证上述观点。

 

查看答案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战争与先秦时期相比,北方地区战争次数大幅下降,而四川、江西、云南却由原来的6次、1次、2次分别增至36次、8次、11次。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C.政治中心迁往南方             D.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已

 

查看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贬孔子而删《孟子》。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未能如愿之后,又命令臣下删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这表明当时(  )

A.朱元璋反对儒家思想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儒学丧失了社会基础          D.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查看答案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