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提到,《大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提到《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探察事物从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不过了。由此可知朱熹所倡导的“格物致知” (  )

A.强调探讨人类认识的现象与结构

B.突出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C.充分探求事物外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D.强调人们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意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探察事物从而得到知识”等可知,这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选项A错在“现象”,应该是本质;选项C错在“外在”,应该是“内在”;选项D错在“征服自然”,应该是“改造社会”。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

 

查看答案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

(2004年7月4日)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革命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据材料二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

 

查看答案

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查看答案

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