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

(2004年7月4日)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革命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据材料二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

 

(1)周朝:实行分封制。汉朝:察举制和征辟制。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3)“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定了1787年宪法;总统是美国政府的首脑,经公民投票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趋向:政治民主化。 (4)批驳: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是错误的,其理由是不成立的。①由于列强侵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引起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成立革命团体,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斗争,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进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其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③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片面扩大了历史发展偶然性的作用,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没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周朝和汉朝实行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第(2)问结合英国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史实进行分析,注意题干时间限制“‘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第(3)问前两小问通过分析材料三可知“笼子”是指对总统权力的限制,故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制衡”的内容回答问题即可;最后一小问通过所学知识即可答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政治民主化。第(4)问运用所学史实批驳材料四的观点,并应从理论高度分析其错误的根源所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查看答案

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查看答案

1912年5月20日,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时评短论《杀》,“熊希龄(财政总长)卖国杀!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权杀!” 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原因是                                (  )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

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

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手中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

 

查看答案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时段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查看答案

近代前期某文件写道:“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该规定的目的是                                                        (  )

A.为推翻清王朝做舆论准备  B.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C.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D.彻底废除科举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