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 初县杜、 郑”,这表...

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 初县杜、 郑”,这表明

A.西周分封制已瓦解                                             B.春秋时期已开始设县       

C.战国诸雄兼并战争频繁                                            D.秦朝开始推行郡县制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时间“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非常重要,这表明这一时期应该是春秋时期。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春秋时期的郡县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这一观点属于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查看答案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神庙时,始特设玉熙宫,近侍三百余员,兼学外戏。外戏,吴敌曲本戏也。光宗喜看曲本戏,于宫教习戏曲者有近侍何明、钟鼓司郑隐山等。

——(明)史玄《旧京遗事》

材料二  伯龙雅擅词曲,所撰《江东白芒》,妙艳时人。时邑人魏良辅,能喉转声音,始变弋阳、海盐为昆腔,伯龙填《浣纱记》付之。王元美(世贞)诗“吴阊白面而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者是也……传奇家曲剧本,戈阳弟子,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故是词家老手。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材料三  昆曲与明清人士关系密切之表现的最关键处,还在于它脱开‘案头’,以‘活态’的形式渗透于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场上’,双方形影不离,相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昆曲艺术》

材料四  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

——白先勇《昆曲的普及教育》

请回答: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昆曲得以发展的因素。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符合哪项申遗标准?(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昆曲长期衰微的原因。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如何振兴昆曲?(4分)

 

查看答案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探险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进行考察,在热带丛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湮没了千年之久、规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庙上那一块块巨大的基石,布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道路,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砌的民宅与贵族的宫殿尽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见当年繁荣、喧闹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这些)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为了平衡这种暂时的生活方式,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承他们的社会的统一……410世纪期间,(这个)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发现了哪一文明的遗址?其发现有何意义?(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建筑和文字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  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爱因斯坦:我们的下代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

——徐友珍《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6分)

2)材料二对甘地的评价如何?联系材料一谈谈你对甘地及主张的新认识。(4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4分)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