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4分)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

 

(10分) (1)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2分) (2)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没有建立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2分) 含义:思想启蒙。(2分) (3)影响: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2分)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一“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说明戊戌变法急于求成;材料二“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说明戊戌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2)依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主变者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作者认为“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意思是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3)该问考查概括、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四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逐步崛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3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为例,以“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13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

30000

1936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

556347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1分)

 

查看答案

14分)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5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当今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这种现象主要描述的是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      C.经济全球化     D.时代信息化

 

查看答案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与其创作风格相符的作品是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A.《格尔尼卡》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日出·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