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春秋战国时代分封制和宗法制遭遇严重破坏,分封制几近瓦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在春秋战国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要素中铁犁牛耕的出现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是上述两项制度遭遇破坏的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凯末尔党人废除了一夫多妻制;1926年,强制推行文明婚礼;1934年,国家规定妇女和男人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1926年上半年,土耳其开始采用欧洲历法,并同时照搬瑞士民法和意大利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取缔封建时代的敬称;1925年9月,土耳其封闭了所有的宗教神殿和托钵僧修道院;同年11月,国家禁止男人戴传统的土耳其费兹帽,代之以西方式的礼帽。

——昝涛《对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M·哈坎·雅乌兹在评价凯末尔政权的世俗化改革时,认为尽管国家实行世俗化的政策,但对于民众来讲,伊斯兰教仍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世俗化政策使得土耳其国家和社会逐渐疏离。国家与社会疏离是传统社会的特征,而凯末尔是以一种专制代替了另一种专制,同样造成国家与社会的疏离,似乎说明其改革少有进步可言。

——周术情《现代化语境中的权力重构》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特点。(3分)

(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在瑞典、英国、波兰等许多国家,1月27日已经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身历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法西斯的反人类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谈谈你对此举的看法。(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做出的努力。其效果如何?(9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独立宣言》确定的政治原则及其历史作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7分)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

(2)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8分)

(3)材料二对戊戌维新作出了深刻的评析,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宋代近世说”为核心的中国历史时代划分学说和 “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的中日文化关系论。对清末中国的研究,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政局反复动荡、军阀割据的黑暗时代的失望,促使他去追寻他所看到的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中国史上的什么时期开始形成的?他找到的答案就是“宋代”。他发现“宋代以来的近世”是中国目前弊端的根源,是中国走向未来所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问题,他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他预言:东洋文化的发展,有时还会越出本民族、本国的界限,形成一个“东洋文化圈”。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将移至日本,将由日本来代替中国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这就是近代日本的国家使命、文化天职。

评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