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纳粹德...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在瑞典、英国、波兰等许多国家,1月27日已经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身历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法西斯的反人类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谈谈你对此举的看法。(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做出的努力。其效果如何?(9分)

 

(1)种族灭绝政策。战争的教训是惨痛的;警示后人不忘战争;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防止战争悲剧重演,维护和平。(6分) (2)努力:成立联合国;调解斡旋国际争端;倡导裁军和军备控制;组建维和部队;开展反战和平运动。(3分) 效果: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缓解了国际和地区紧张局势;受到了少数国家的干扰和挑战;战争冲突仍不断发生,维护和平任重而道远。(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战中,纳粹德军对被占领的地区进行了大屠杀,以犹太人为最,损失了数百万人口。这是种族灭绝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的是告诫世人,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和平。(2)战后成立了联合国,建立了一整套的维护和平的国际机构等,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但是也要看到,世界最终和平的梦想还是任重道远。 考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战及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独立宣言》确定的政治原则及其历史作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7分)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

(2)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8分)

(3)材料二对戊戌维新作出了深刻的评析,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宋代近世说”为核心的中国历史时代划分学说和 “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的中日文化关系论。对清末中国的研究,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政局反复动荡、军阀割据的黑暗时代的失望,促使他去追寻他所看到的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中国史上的什么时期开始形成的?他找到的答案就是“宋代”。他发现“宋代以来的近世”是中国目前弊端的根源,是中国走向未来所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问题,他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他预言:东洋文化的发展,有时还会越出本民族、本国的界限,形成一个“东洋文化圈”。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将移至日本,将由日本来代替中国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这就是近代日本的国家使命、文化天职。

评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美国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并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据美国《市场观察报》2010年11月13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在横滨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重申美日同盟关系,并称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还称赞双方关系是 “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

——腾讯新闻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到 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特征的形成原因。(4分)

(2)据材料四,指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933年7月《申报月刊》掀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以下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想法

B.当时知识界对“非资本主义”前途和社会主义倾向己有明显的增长

C.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D.这是后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