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四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弊端的批评。(1分)

(2)分别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分析两人所处的相似政治背景(4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3分)

(4)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2分)

 

(1)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分) (2)观点:材料二: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三:社会契约论。(2分) 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1分)背景:封建专制统治力量强大。(1分) (3)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2分)。 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任意一点,1分) (4)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2分)(如只笼统回答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差异只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弊端的批评主要从执政者的素质会影响政治好坏的角度,即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中提炼出观点从中不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即都反对君主专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出背景即可;(3)从材料四中能得出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结合教材内容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进行分析其为什么赞同开明专制即可,材料二黄宗羲对中国的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一伏尔泰形成鲜明的反差从中可以看出没有认清中国君主制度的本质;(4)思想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所以回答此题应该从中法两国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中寻找答案。 考点: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提出: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过长期探索闯出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封建主义经济模式以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为代表,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为令人瞩目,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成就惊人。

材料二: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进程,突破了中外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3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它(中国改革)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摘编自郑永年《中国模式及其未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三种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模式”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模式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山东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教育言论。

“有教无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当仁不让于师。”

(1)表格中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主张?(3分)

材料二  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堂,于1901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要通解经史,文理明顺。”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图为“山东大学堂西学教习合影”)。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欧美和日本留学有59人。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山东大学堂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特色?大学堂的创办有何深远的历史影响?(8分)

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1949年

27476

66

41

193

3.89

1.77

1998年

34480

4635

303(含民办高校)

951

571.5

51.4

(3)据表格中的数据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相互影响,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体现的两种政治体制各是什么?请写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经济根源。(4分)

材料二 明宪宗(1464一,1487年)时,国家的经济无法再支持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厚往薄来,而且沿海倭寇作乱,所以再次捡起祖制,实施海禁。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这时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对自身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之所以如此,因为三大革命(包括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3)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除科学革命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欧洲扩张不可阻

挡的推动力和力量”?(2分)

材料四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4)根据材料说明战后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你如何认识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的相互关系?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纱、洋铁、洋火、洋针、洋蜡等洋货占领了大部分东南沿海市场,生产土货的许多手工业面临着破产。受洋货冲击最大的是传统手工棉纺织,洋纱、洋布的大规模涌入,使得手工棉纺织业陷入困境。同时,丝织品成为外国资本主义掠夺的重要农产品。

材料三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四 西方国家感到,与新兴世界相比,它们正在失去经济和政治力量。反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形成,而且可能日益增强。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要求在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三个领域重新设置壁垒的呼声越来越大。反移民的趋势在欧洲尤为明显。

——《2011年全球化会倒退吗?》

随着各国政府纷纷把国内问题置于全球增长之上,在2011年,全球化似乎会成为一项孤立无援的事业。                          

——《全球化进程难以逆转》

材料五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联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工业革命前和工业革命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4分)

(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外经济联系加强的主要表现。(3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表明经济全球化面临倒退。据材料四概括持这种观点的主要理由。(3分)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30多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此现象反映了

A.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国际组织多元化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