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4分)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4分)

材料三 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中国为融入世界市场,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结果如何?(2分)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由拒绝市场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闭关锁国到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3分)

 

(1)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1分)表现:严格控制船只数量及其规模;对航行时间和户籍进行限制;从武器到日常商品限制的种类越来越多。(3分) (2)关系:世界市场的开拓是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2分)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2分)(或答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措施:开展洋务运动。(2分)结果: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现)代化,但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2分) (4)措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组建跨国公司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 (5)原因: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实现了民族独立;改革开放的推动;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顺应了全球化要求等。(答出3点且言之成理即可)(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直接归纳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即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表现:严格控制船只数量及其规模;对航行时间和户籍进行限制;从武器到日常商品限制的种类越来越多;(2)材料二强调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开拓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3)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器物上感觉不足”是指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官员认识到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军事上落后于西方,于是开展洋务运动,尽管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但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4)根据材料四中的提示和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列举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之中的具体事例;(5)总结材料内容可知找出近代中国对市场经济接纳的过程和获取的经验和教训。 考点:中国近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理论指导、史料研习、问题讨论和社会调查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3分)

(2)史料研习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的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3)问题讨论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某实验中学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结合上图讨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4分)

(4)社会调查

调查历史见证人,了解人们对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感受。请参照示例回答:

答题示例:

调查题目:中国的改革开放

调查理由: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调查题目:戈尔巴乔夫改革

调查理由:                  。(2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4分)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4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2分)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 (4分)

材料三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4分)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学家夏曾佑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辜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他强调的是

A.历史规律的存在                        B.历史循环论思想

C.历史进化论思想                        D.历史学的功能

 

查看答案

经济民族主义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出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美元贬值         B.计划指导          C.减耕减产         D.以工代赈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   (    )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